作為首都機場服務體系中的一環(huán),機場巴士承載著聯(lián)接首都機場與北京市區(qū)的地面旅客運輸任務。既是民航旅客接受服務的第一站,也是民航旅客離開機場的最后一站,每天有數(shù)萬名旅客乘坐機場巴士進出首都機場,機場巴士也一直踐行首都機場國門文化的標準,為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提供高水平的中國式服務。
機場巴士安樂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,歷經(jīng)近三十年的錘煉,打造出一支政治堅定、能力過硬、作風優(yōu)良、奮發(fā)圖強的職工隊伍。易楠便是這其中的一員。作為北京南站線駕駛員,他駕車往返于首都機場與北京火車南站之間。他在日常工作中嚴格遵守公司各項規(guī)章制度和首都機場服務標準,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對“服務”的獨特見解。
“上線前必擦車”,這個習慣動作已成為他的個人符號。運行間歇時,要去停車場找他,得到的答案一定是“那邊擦車的就是易楠”。工作時間除了開車就是擦車,這是他給人的一貫印象。同事都說:“一起接的車,運營三年,別人的車也就七成新,易楠的車九成半新,一點看不出來舊”。用他的話來說,要讓乘客坐著舒服,這車得收拾著跟自己家一樣干凈。
“安全就是最好的服務”,這是易楠對服務的認識,在他心中,把乘客安全送達是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職責。交通安全、人身安全、財物安全是他經(jīng)常念叨在嘴邊的話。他駕駛車輛能夠做到適速通行,不強行超車、不搶行加塞,參加工作數(shù)年來不僅從未發(fā)生交通事故,違章也保持著零紀錄,經(jīng)常被評為公司“安全標兵”。
為旅客提供熱情、周到、細致地服務已經(jīng)成為易楠的工作習慣,發(fā)生在他身上的好人好事已經(jīng)不勝枚舉。一次,易楠執(zhí)行首都機場至北京南站的運營任務。當時是晚上8點,天色漸暗,易楠在維護秩序引導乘客上車的時候發(fā)現(xiàn)有三人行跡可疑。三人只有一個行李箱,易楠協(xié)助碼放時感覺箱子很輕似乎是空的。根據(jù)多年的工作經(jīng)驗,易楠感覺這三人有可能是盜竊乘客財物的不法分子,便對其留意起來。車輛駛出機場高速行至四元橋時,其中一人突然起身向易楠詢問到北京南站還需要多少時間。易楠回答后,該人返回時,拉開一件行李箱的拉鎖。這一切都被易楠看在眼里,易楠立即打開車內(nèi)照明燈,詢問該人“這是你的行李么?”此人見此情形,立刻說:“哦,我看錯了。”易楠將車停穩(wěn),讓車上乘客識別這個已經(jīng)被打開一半的行李箱。行李箱主人遂將行李箱移至車輛后部自行保管。此后易楠一直保持高度警惕。這三人見沒有機會下手,在第一站就匆忙下了車。車輛到達終點站北京南站時,行李箱的主人說,幸好巴士司機警惕性高,他的箱子里有筆記本電腦、單反相機等貴重物品及一萬多元現(xiàn)金,最重要的是筆記本電腦里存儲著非常重要的資料數(shù)據(jù),如果丟失,后果不堪設想。該乘客提出現(xiàn)金酬謝,被易楠婉言謝絕,又想邀請易楠進餐,也被婉拒。在留下易楠的聯(lián)系方式和員工號碼后,乘客才最終離去。兩天后,乘客王先生將錦旗送到公司,尋找那位為他保全財物的好心司機,公司領導才知曉這件事情的原委……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,在公司號召向他學習時他反而不好意思地說:“這都是我應該做的?!?/p>
易楠就是這樣在平凡崗位兢兢業(yè)業(yè),任勞任怨,圓滿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的運營任務,他秉持“以國門為榮、以旅客為先”的服務價值觀,踐行“感恩、友善、專業(yè)”的行為準則,以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和國門榮譽感,保障著旅客服務鏈條的順暢運行,為推進首都機場精神文明建設,營造首都機場服務文化氛圍,促進首都機場服務品質(zhì)提升作出積極的貢獻。
關閉窗口